随着全国新型肺炎确诊人数越来越多,戴口罩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口罩是当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正确佩戴能有效阻挡病毒进入人体。
戴对口罩才能防住病毒,戴错口罩约等于没戴口罩!
口罩应该怎么选?正确的戴口罩方式是什么呢?看了以下文章你就知道了。
口罩怎么选?
常见的口罩有以下几种:普通棉布口罩、一次性口罩(如医用外科口罩)、N95型口罩。
1、普通棉布口罩
它的材质可能为棉布、纱布、毛线、帆布及绒等,由于材质本身不够致密,无法起到预防感染目的。
2、一次性口罩(医用外科口罩)
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呼吸道感染,无法防霾。
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,从外到内分别是防水层、过滤层、舒适层。
舒适层是一层无纺布,佩戴时白色的无纺布朝内,蓝色的防水层朝外,有金属片的一边朝上,不要戴反,橡皮筋挂上双耳后捏紧金属片和鼻子贴合,抚平两颊,使口罩和面部之间尽量不留缝隙。
购买时要注意,应当选择外包装上明确注明“医用外科口罩”字样的口罩。
3、N95型口罩
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,可以防霾。
N95型口罩是 NIOSH(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)认证的9种防颗粒物口罩中的一种。“N”的意思是不适合油性的颗粒(炒菜产生的油烟就是油性颗粒物,而人说话或咳嗽产生的飞沫不是油性的);“95”是指,在 NIOSH 标准规定的检测条件下,过滤效率达到 95%。
N95不是特定的产品名称。只要符合N95标准,并且通过NIOSH审查的产品就可以称为“N95型口罩”。
N95型口罩的**特点就是可以预防由患者体液或血液飞溅引起的飞沫传染,飞沫的大小为直径1至5微米。
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场所、不与病人接触,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就够了。
如果会接触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,一定要佩戴N95型口罩。
最正确的戴口罩方式是什么?
口罩戴错的话,真的约等于没戴,病毒有可能会偷偷溜进呼吸道,戴口罩的正确方法是什么呢?
戴口罩需要注意这几点:
1、戴口罩前应洗手,或者在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,减少口罩被污染的可能。
2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、上下,浅色面为内,应该贴着嘴鼻,深色面朝外;金属条一段端是口罩的上方。
3、**不要用手去挤压口罩,包括N95口罩,都只能把病毒隔离在口罩表层,如果用手挤压口罩,使得病毒随飞沫湿透口罩,还是有机会感染病毒的。
4、一定要尽量使口罩与面部有良好的密合。
简单的试验方法是:戴上口罩后,用力呼气,空气不能从口罩边缘漏出。
一次戴两个口罩更好吗?
很多人觉得,口罩戴越多层,防护病毒和细菌的效果就会越好。
其实多戴口罩是没必要的。
因为,口罩的防护效果主要看口罩的材质,和口罩的薄厚关系不大。
当然,如果实在想想戴两层,也不怕呼吸憋闷的话,也可以戴两层。
总而言之,正规合格的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,戴一层就足够了。
口罩多久需要换一次?
目前,国外包括WHO(世界卫生组织)对N95口罩的**佩戴时间一直没有明确结论,我国也尚无对口罩的使用时间作出相关规定。
有专业人士对N95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效率及佩戴时间做了相关研究,结果显示,N95口罩佩戴2天,过滤效率依然保持在95%以上,呼吸阻力变化不大,佩戴3天过滤效率会降低至94.7%。
疫情面前,再谨慎也不为过,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,以下情况下,口罩**及时更换:
呼吸阻抗明显增加时;
口罩有破损或损坏时;
口罩与面部无法密合时;
口罩受污染时(如染有血渍或飞沫等异物);
曾使用于病房或与病患接触后(因为该口罩已被污染);
连续使用 4 个小时或口罩潮湿后。
用过的口罩如何处理?
据人民日报发布的关于口罩使用的信息,如果是健康的普通民众,使用过的口罩并不一定要用开水烫、焚烧或剪掉,只要用完及时丢垃圾桶别放包里或衣服口袋里就行。
但是,根据谨慎原则,从**限度保护公众和健康,专家也建议把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单独放在塑料袋等密封袋里,把密封袋投放在红色“有害垃圾”桶里。
如果是疑似被传染的民众,应在就诊或接受调查处置时,将使用过的口罩交给相应工作人员,作为医疗废物进行处理。
如果大家发现口罩涨价涨得太离谱,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。

本文信息来源:医学界呼吸频道、人民日报、生命时报、新民晚报、中国报道、澎湃新闻,仅做疫情防控信息分享用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。